
■本报记者 潘英丽
2014年,中国境外投资总量第一次超出外资引入,被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元年。在12月6日-7日的“全球资本,拥抱中国”论坛上,与会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股市迎来牛市符合新常态
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target='_blank' >龙永图分析认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诸多机会,海外上市蕴藏巨大机遇。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既有来自国际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国内出现生产过剩、资源环境变差、银行改革滞后等不利因素干扰,致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
近日来,中国股市“红肥绿瘦”,银行股、证券股屡屡涨停。龙永图认为,股市的表现符合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符合中国经济新常态,将对小微企业上市、中国经济转型提振信心,有利于扩大消费内需,有利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资本市场,让银行、社会及个人过多的储蓄转化成有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下一步可关注培育过剩产业中的优秀企业在海外上市。
此前,北京大学证券' 研究所所长' target='_blank' >吕随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股牛市不会昙花一现。一方面是美联储量化宽松退出,使中国外来压力减轻。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从今年开始对经济实施温刺激,资本市场则是强刺激。中国经济增速放慢是新常态,以后将长期如此。' 股票 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超前反应正是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趋势。
大规模“走出去”值得关注
“今年中国境外总投资量首次超出外资引入,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性转折点。”龙永图认为,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条件已经成熟,值得关注。
他表示,中国目前已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成长为最有影响力的大国。APEC会议召开之后,中国外交将全面进入主动向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阶段,开始拥有引领全球的话语权,中国企业应该意识到这是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重大转变,4万亿外汇储备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强大的支撑。
与之并存的现状是,中国的海外资产依然稀少,为此,中国政府正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比如投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不断增设境外自由贸易区等举措,正在逐步形成人与物在交通、金融等方面互联互通的网络。
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在于海外能否上市,在完成国际化的进程中,需克服自身不足,形成新的创新能力,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变,与此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政府创造新的金融体系、教育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014年3月27日,中国' target='_blank' >证监会在近20年来首次公开表示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全国中小微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进行股权、债权融资,或到海外发行上市。2014年6月25日,中国证监会再次表示,尊重企业自主选择上市方式和上市地,但是从监管导向上,更鼓励企业直接到境外上市。
北京二八零零投资管理股份公事董事长李洪亮认为,政府相继出台刺激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必将引发新一轮境外上市热潮。境外资本市场将成为中国企业融资上市的首选。
据介绍,目前已有10家中国企业赴' 韩国上市,以福建、浙江、广东地区的制造业为主。3家企业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分别是' target='_blank' >新华财经、中国博奇和亚洲传媒。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主要来自传统制造业部门,如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加工业、家居用品生产、机械制造和化工业等,目前有182家。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里,中国上市企业数量为60家。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为55家。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代表有' target='_blank' >搜狐、网易、' 中国网通、163、百度等,纳斯达克面向的企业多是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大中型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共有74家,总市值1.04万亿美元。在德意志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有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