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市中赚的钱,都在牛市中赔光了!”这样黑色的幽默,在近期股指冲破3000点之后,却成为了血淋淋的现实。盘面的表现常常是" 上证指数收红,两市却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 个股跌停,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历史罕见。事实上,早在今年下半年以来,“牛市熊股”就已经大面积存在,赚了指数不赚钱、满仓踏空的现象就已经出现。笔者将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的“牛市熊股”,归结为以下几类:
1,2012年底以来历经大幅炒作,今年以来构筑大型顶部,破位下行的品种。这类" 股票 主要以" 中小板、" 创业板以及主板中" 新兴产业的高价股为主,代表个股:" 大华股份(" 002236," 股吧)、" 富瑞特装(" 300228," 股吧)、" 乐视网(" 300104," 股吧)、" 中青宝(" 300052," 股吧)、" 德赛电池(" 000049," 股吧)、" 比亚迪(" 002594," 股吧)、" 杰瑞股份(" 002353," 股吧)、" 上海家化(" 600315," 股吧)、" 歌尔声学(" 002241," 股吧)等等。像大华股份,从2009年起连涨5年,最大涨幅超过40倍,去年10月见顶之后持续下跌,目前股价不足历史最高的一半。
2,今年上市的次" 新股,在超低发行价和首日涨幅限制的压抑下,上市之初出现一波大幅炒作,此后陷入高位震荡,无力上攻。代表个股:" 金轮股份(" 002722," 股吧)、" 龙大肉食(" 002726," 股吧)、" 依顿电子(" 603328," 股吧)。
3,长期底部箱体震荡,没有明显上攻力度的个股。这部分个股往往绝对价格较高,上市之初定位较高出现一波下挫之后,无力收复失地。代表个股:" 朗姿股份(" 002612," 股吧)、" 力生制药(" 002393," 股吧)、" 科伦药业(" 002422," 股吧)。
4,部分年初被ST处理的股票 ,上半年大幅下挫,下半年虽有所表现,但上升幅度未能超过下跌空间的品种。代表个股:*ST京城、*ST民和、*ST昌九、*ST新业。
从A股过往的历史看,每一年的熊股,尤其是牛市中跌幅较大的“牛市熊股”,在次年往往有较好的波段" 行情产生,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的定律。笔者认为,从“牛市熊股”中淘金,不失为踏空或轻仓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一条快捷方式。不过,在上述4类个股中,笔者认为第一、二类不宜重仓参与,这部分个股经过大幅炒作之后,高位遗留了许多套牢的筹码,往上难度较大;虽然这两类个股的基本面大多还不错,但股价多数居高不下,难以吸引中线资金的参与。
对于三、四类的“牛市熊股”,笔者认为其中蕴藏着较好的投资机会。对于第三类个股来说,投资者可重点锁定其中" 业绩较好、上市以来没有大比例送股的公司,重点追踪其高送转可能性带来的炒作机会。第四类公司则可多关注业绩已经扭亏,总市值较低的品种,在注册制迫在眉睫的情况下,接下来这部分公司有望加快重组的步伐。尤其是连续两个季度股东人数减少的个股,往往是" 主力在年初股价下跌之后逢低建仓,近期的回落不过是顺势洗盘而已,在周线级别的调整到位之后,明年摘帽行情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