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在国人财富积聚的过程中并不起主要作用,在实体经济的增长进程中并不起主要作用,在'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并不都是正能量。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说明A股已经被“边缘化”了,投资者应该寻找更加保值增值途径。
文/李光一
A股“边缘化”是指A股在国人财富积聚的过程中并不起主要作用,在实体经济的增长进程中并不起主要作用,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并不都是正能量。
A股的“边缘化”,对于进入这个市场被深套的上亿投资人未必是个好消息,这也是A股创立至今25年来,经过今年6月暴跌后亟待厘清的大是大非问题,它决定着短中期走势,也影响着国人今年乃至日后数年财富积聚的路线图。
面对6月以来去杠杆的暴跌' 行情,以及国家队强力救市的举措,有央行高官评论说,A股“异常波动”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并不大。事实也是如此,A股20多年的交易史,似乎并没有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兴衰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既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更不是实体经济的强力推进器。
也有评论人士称,近期A股融资万亿元,但国家队救市达几万亿元,这种融大于斥,一定不是好买卖。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更能实证A股边缘化的' 数据。
有香港财经对A股现状分析称,中国人投资于A股市场还是相对较少,目前中国有约5000万个活跃的个人投资者,这只是相等于总人口的4%,仅是城市人口的7%,而其中73%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账户内只有不足10万元人民币,仅有少于1%的账户超过100万美元。
每当股市上扬,银行存款的增速仅是轻微放缓,2015年第二季按年增长10.4%,只较去年同期股市开始起飞时的11.4%有轻微放缓。这足以证明A股暴涨暴跌对国人的财富效应都仅有轻微的作用,这难道不是边缘化的一大标志?
中国实体经济占全球的份额已超10%,每年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度已超30%,进出口总量更是全球第一。但A股的外国直接投资者十分稀少,外国公司占总市值不足1%,而他们大部分又都是通过香港的上市公司参与中国市场,因为港市的估值和波动较低。这也应是边缘化的一大实证?
近期对于A股投资人更有杀伤力的数据莫过于中国中产阶层财富构成的分析。投行瑞信近日发布最新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富裕国家,仅次于' 美国;中产阶层人数已为全球之冠,达1.09亿人,财富总量达7.3万亿美元,约4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财富的32%。
但该报告同时指出,“中国股市的市值于截至2015年年中的12个月上升约150%,然而,由于金融资产仅占家庭财富的一半,而' 股票 只占金融资产小部分,故中国家庭财富受股市走势的影响较预期小。”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内地股市其后由6月中旬起急转直下,对整体财富造成的负面影响有限,但其效应会因来年任何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而放大。”这表明股市涨跌较之汇率升贬对中国人财富效应的影响,要小得多,这对投资人无疑是一个最佳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