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再融资之变:定增风光不再 转债、配股接棒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从2月份的再融资新规到5月份的减持新政,上半年监管政策的变化,正催化着再融资市场质变。wind显示,定增和ipo融资金额之比已经由去年的10:1下降到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23日)的3.3:1。监管的收紧,让再融资的乱象无处安放,也让风光无限的再融资套利市场逐渐萎缩,可转债/可交换债、配股的再融资方式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 定增、ipo融资规模比从10:1降到3.3:1 wind统计,2016年全年定增总规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从2月份的再融资新规到5月份的减持新政,上半年监管政策的变化,正催化着再融资市场质变。wind' 数据显示,定增和ipo融资金额之比已经由去年的10:1下降到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23日)的3.3:1。监管的收紧,让再融资的乱象无处安放,也让风光无限的再融资套利市场逐渐萎缩,可转债/可交换债、配股的再融资方式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

定增、ipo融资规模比从10:1降到3.3:1

wind统计,2016年全年定增总规模达1.69万亿元,几乎是全年ipo规模的10倍。

融资新政和减持新规发布后,定增规模持续缩水。wind统计,今年1月-6月23日,二级市场有250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方案,融资规模为6569亿元。这其中1月份通过的定增规模就有3335亿元,占了上半年数字的半壁江山。但2月份再融资新政出台后,规模跌至1000亿元以下,5月底减持新规出台后,规模跌至500亿元以下。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有396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增方案、定增规模为8617亿元。ipo方面,今年1月-6月23日ipo上市239家,总募资1195亿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ipo仅上市61家,募资280亿元。

融资新规使得定增市场受限,配股、可转债/可交换债的数量和规模正在上升,并成为再融资的主角。2016年上半年配股、可转债/可交换债分别为9家和24家,融资规模分别为157亿元和287亿元,而到今年上半年(截止6月23日)则变成18家和86家,融资规模为853亿和2064亿。其中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的融资额同比上升了7倍。

减持新规直接点了定增市场死穴

出现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再融资新政和减持新规的影响。《红周刊(博客,微博)》记者采访中业内人士表示,再融资新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和舆论情绪上,这一政策对行业有着长远的正面影响,相比之下,减持新规却通过在退出端设置门槛,直接点了定增市场的死穴。

韫韬投资的总经理张润向《红周刊》表示,减持新规中要求定增股东限售期解禁后,集合竞价12个月内减持不得超50%,定增股份的退出问题让投资者很头疼,“参与定增的投资者只有接受现实、被动拉长减持年限。即使走' 大宗交易的平台,由于‘接盘方需锁定6个月’,考虑到锁定期间股价下跌的风险投资者将定增股份倒给接盘机构时必须给出较大的折价空间,套利空间转移给了接盘方,那意味着原来投资者留给自己的定增套利空间也不存在了”。

那么,现在市场中的被' 券商推崇的买入转售模式是否能解决定增市场的减持难题呢?对此,' target='_blank' >银河证券市场人士告诉《红周刊》,“转售业务也没办法接定增产品的减持业务”。据他介绍,定增基金减持的困难来自于两点,一是减持折价不好确定,二是很多定增基金是结构化产品、存在使用杠杆资金的情况,6个月锁定期内如果股价跌破平仓线,就会出现爆仓。但这位人士表示,“市场上不少机构都在研究定增基金的接盘模式,毕竟光2016年定增募资总额就超过1.6万亿元,能做好的话利润还是很丰厚的”。

定增市场业务难做、定增产品走势不佳,让过去两年中火热的定增市场在2017年' 行情出现了逆转。以中证定增指数为例,今年以来该指数跌幅为6%,相对收益也跑输' 上证指数。截至6月23日,已公布定增价格的225个案例中,有92家出现了“倒挂”,即增发价低于目前的市价,其中' 汉邦高科(' 300449,' 股吧)、恒泰实达、*st德力等6家公司的倒挂比例超过30%。

配股、可转债/交换债成再融资主角

定增市场不济,不少真正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将目光瞄准了配股、可交换债/可转债的方式。再融资新政发布后,从2月17日到6月23日,有35家公司终止定增、改道发行可转债/交换债,包括' 凯发电气(' 300407,' 股吧)、' 海翔药业(' 002099,' 股吧)、' 水晶光电(' 002273,' 股吧)等等。如水晶光电表示,鉴于再融资政策法规发生变化,公司决定终止16亿元的定增计划,同时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7家上市公司定增改为配股,。以星辉娱乐为例,2016年8月公布15.57亿元的定增预案,期间股价从13元跌至10元,由于价格倒挂,今年3月宣布终止定增,半个月后发布配股' 公告,拟每10股配3股。

近年来,可转债的历史最高发行纪录是2014年,有12家上市公司选择此种融资方式,2013年仅有一家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可交换债的人气自2015年以来一直很旺盛,有58家公司发行了交换债,2016年有所下跌,但也有40家。配股上一次的高发期,还是在2010年,全年有18家上市公司实施配股,此后数量一再走低,年均数量一直在10家上下徘徊,到2015年更只有6家公司实施了配股。

虽然,发行可转债/交换债、配股成为再融资的主角,但这几种再融资方式存在' 业绩门槛,因此有着再融资需求、业绩又不达标的公司开始诉诸于上市公司信用贷的方式融资。信用贷就是融资方不提供质押的一种贷款业务模式,仅由借款人或关联担保方提供担保。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私募人士表示,这种融资方式年化融资成本很高,据他了解一家主板公司信用贷融资成本高达12%。“正常的融资需求银行给的成本很低,但凡想到信用贷,要么是不想做信披,要么是公司急着用钱。目前市场上的信用贷业务规模难以统计。”

此外,在定增收紧的情况下,将定增与转债/交换债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可行的思路。由于可转债不适用18个月间隔周期的限制,可以先发行转债/交换债融资一部分,待满足18个月的期限后,再提议定增。张润表示:“无论定增、还是采取股债结合的路径,这考验的都是上市公司成色,未来唯有优质公司才具备强大的再融资能力。”

更多内容,请关注红刊财经微信号(hkcj2016)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再融资之变:定增风光不再 转债、配股接棒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子房论市:白马股大撤退 资金都涌向哪儿了?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