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第二批新高考改革试点之一,首批采取“3+3”科目组合的考生将在2020年6月迎来高考。近日,山东省招考委正式发布《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山东省2020年高考和招生的具体工作。
高考连考4天
2020年,山东省夏季高考实行“3+3”模式,考试科目包括国家统一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以及考生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任选的3科。
语文、数学、外语(笔试)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外语(听力)考试实行两次考试,均安排在1月8日上午,外语听力考试成绩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外语科目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10日。
据介绍,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8日上午,主要考虑是避开夏季雷电等恶劣天气,增加了考试机会,有利于降低考试风险,维护考试安全和考生利益。
根据本次改革试点工作要求,统一高考取消了文综/理综考试科目,6月8日上午没有安排考试,这是基于全国高考的统一性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这与浙江等第一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的考试时间安排一致。
据介绍,目前,全国只有6个试点省份取消了文综/理综考试科目,其余省份仍于6月8日上午组织文综/理综考试。国家将根据改革范围的逐步扩大,统一调整全国高考时间。
与浙江省不同的是,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10日。浙江省2019年高考则是将学业水平考试放在了6月29日-7月1日。
此外,浙江省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每科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但山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每科考试时间为1个半小时。
这样的时间安排,意味着有的考生可能要连续参加4天考试,如果选考了物理和思想政治、历史和生物的科目组合,意味着他们要在一个上午参加两门考试,考试时间3个小时,算上之间的间歇,他们可能要在考场待上4个半小时,对他们的身心承受能力提出了一定挑战。
2020年4月份,考生须通过高考报名系统对自己的等级考试科目进行选报确认,同时缴纳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笔试考试费及等级考考试费,未在规定时间缴纳考试费的考生将视为自行放弃考试资格。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经选报确认后将不能更改。
改进优化第一批试点的等级分
2020年,山东省高考成绩仍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科使用原始分数,每科满分均为150分;考生自选3科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计入总成绩,转换后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据介绍,山东省在有关省份试点的基础上改进优化,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则和“一分一段”形式,转换分数连续排列,保证考生每科成绩转换后位次不变和较好的成绩区分度,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考生自选的3科为何要进行等比例转换?这是因为,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学生在6门等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组成,共有20种选考组合。由于不同学科之间试题内容、形式、难度、考查角度等存在差异,各科目原始成绩简单相加会造成学科之间不公平。
据介绍,根据国家要求,借鉴先行试点省份的经验,山东省选择了等级分数的表达方式,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区间,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区间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
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区间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并计入总分参与录取。
每科等级成绩本质上是考生的位次成绩,主要由考生在科目内所处位次决定,原始成绩进行等级转换后,排名顺序不变。
不再划定本、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0年,山东省普通类招生不再划定本科、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采取分段划线的办法,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划定普通类一段线、二段线。
其中,一段线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二段线按照普通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为考生参与录取的最低控制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按普通类本科计划的1:0.5划定。
最多可填报96个志愿
2020年,山东省志愿设置采取“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普通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96个,艺术和体育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60个。
据介绍,改革后,采用“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将增强考生录取专业与兴趣特长的匹配度,避免大量考生因被调剂录取造成不符合专业意愿的状况。
另据介绍,普通类常规批将志愿填报数量设置为96个,是根据山东省实际,参考浙江、上海的经验做法,经过多次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综合考虑确定的。
主要考虑是:原高考的志愿填报数量为1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内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共72个专业志愿。改革后,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志愿单位,取消了专业服从调剂,应该适当扩大考生志愿数量,将专业志愿数量设置为96个,与改革前相比相当于增加了4个院校志愿(24个专业志愿)。
96个专业志愿是允许填报的最大志愿数量,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据高考成绩、专业遴选等情况综合考虑填报,可以填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只选择填报其中部分志愿。随着改革实施,可参考的数据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估计多数考生不需要全部填满了。
(责任编辑:DF524)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