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来,ETC纠纷、信用卡盗刷、银行征信、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困扰着金融消费者,投诉多石沉大海、维权更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原标题:2020年车险监管力度还将加码!去年叫停141个车险业务,车险违规是重头戏之一
来源:保险文化
作者:小盒子
2019年,在保险公司受罚事由中,车险违规是重头戏之一。银保监会系统共对141个财险分支机构采取了停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的监管措施,涉及33家财险公司法人主体;并对87个财险分支机构车险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理责任人126人次。
2019年,在严监管下,车险市场已经发生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2020年,车险监管力度还将加码。
叫停141个财险分支机构车险业务
车险市场乱象早已是严监管视野中的焦点之一。去年年初,银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直指未按照规定使用车险条款费率和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这两个车险市场中由来已久的突出问题。2019年之所以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车险监管年”,监管力度持续升级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23日,监管机构共对141个财险分支机构采取了停止使用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的监管措施,涉及33家财险公司法人主体。监管部门还对87个财险分支机构车险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罚款共计1735万元,处理责任人126人次,同时还将164个车险违法违规线索移交相关银保监局查处,并通过中国银保信平台数据监测监管措施落实情况。
就处罚情况具体而言,此次银保监会财险部与集体监管谈话的10家险企均榜上有名,而这10家财险公司也是行业内保费收入排名前十位的财险公司。据统计,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天安财险、华安财险等10家财险公司合计有88个机构被叫停商业车险业务,占被叫停业务机构数量总和的六成以上。
监管持续强化车险市场监管,原因何在?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认为,2020年是商车费改的关键一年,也可能是车险行业的分水岭,因为从所有的成熟保险市场看,车险费率的放开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对于车险费率放开初期几年的振荡,以及市场化之后对整个产险行业,特别对非车险的深远影响下个十年才可能看清楚。”
2020年1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推动车险综合改革,完善车险条款和费率形成机制。
此前,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机动车辆保险、1年期以上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产品由审批改为备案,原属于备案类的产品仍采用备案管理。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802亿元,同比增长11.04%。其中,车险仍是财险公司第一大险种,占比61.96%。
2020年整治力度不会松,只会更严
此次集体监管谈话的会上通报的情况显示:在持续严监管下,近期以来,车险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但基础并不稳固;费用率明显下降,但2019年11月出现反弹;保费增速企稳回升,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公司经营行为有所规范,但经营理念仍未根本扭转,并且规避监管的行为时有发生。
这背后反映出,不少财险公司仍存侥幸心理,错误认为严监管只是“一阵风”。上述会议传出的信号明确:对车险市场的高压监管态势将持续,从严监管仍是主旋律。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银保监会财险部在此次会议上对于下一步的监管措施提出四点建议,其中最受关注的两点是加大车险市场乱象整治力度和加大高管人员责任追究力度。此外,加强考核政策窗口指导,以及继续推进车险综合改革研究,深入征求各方意见。
具体来看,从今年1月1日起,查实1次违规,相应的市级财险机构停商业车险业务3至6个月;查实财险公司在同一银保监局辖区内2次违规,相应的省级财险机构停商业车险业务2至6个月;查实大型公司在全国范围内10次、中型公司6次、小型公司4次违规,相应的财险公司总公司停商业车险业务1至6个月。对机构及高管则层层问责,被停商业车险业务的相应公司,在上级机构对其及高管问责处理后,再解除监管禁令。
对于如何加强车险监管、促进车险高质量发展,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提出了七点要求:合理制定车险考核指标;切实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大力提高数据真实性;大公司要带头维护市场秩序;认真开展违法违规行为整改;加强分支机构管控;做好车险综合改革配套准备。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