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逐渐复工,企业和求职者的就业供需诉求不断显现。疫情之下,如何助力复工企业实现招聘和培训,及时恢复生产,保障经济效能,成为摆在相关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项新考验。
北京华瑞康盛科技有限公司是注册在石景山区的一家医用物资企业,主要生产口罩等医用物资。在抗击疫情期间,这家企业的生产和用工需求压力可想而知,而企业现有的口罩生产线包装人员极为缺乏。
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个非常时期,口罩的生产包装就是在与时间赛跑,而我们又急缺一线工人。于是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没想到他们反应特别快,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帮我们缓解了困局,这次特殊时期的招聘太令人满意了。”
目前,经过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推介,已有9人在口罩生产一线成功上岗。已经上岗的求职者王先生说,“我是周末晚上在微信公众号看到招聘信息的,马上就联系了单位,真没想到,非常时期不出门,在家里动动手指、看看手机就找到了工作。”
原来,求职者与企业口中的就业服务源自疫情期间,北京石景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通过摸底排查区内口罩生产、便民商超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企业需求,并建立定期沟通对接机制,同时启动线上“就业援助月”活动,对接就业超市、线上微信群等供需平台,填补企业用工缺口,帮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目前,已帮助物美等商超便民企业聘用餐饮、娱乐等行业转岗员工超过500人;先后通过线上平台、人力社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累计协调对接105个岗位参与推介招聘。
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基础上,石景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还为求职者开展线上职业指导,创新开通了“线上职业指导工作室”。疫情防控期间,围绕北京市的人力资源需求、市场特点、行业趋势等,开展职业指导课程,在线讲解求职技巧,推荐职业方向,进行职业测评,还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便民措施和惠企政策,满足企业和劳动者的诉求。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为全力帮助重点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北京市八家劳务派遣企业共同发出倡议,倡议本市劳务派遣行业组建服务联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重点企业提供11项优惠措施,包括七项免费服务、优先推荐员工、减半收取招聘费、免收一个月管理费、不提高临时性岗位人员和“共享员工”的价格,以此降低重点企业用工成本,支持复工复产,为首都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据劳务派遣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11项优惠措施,重点企业如果招用100名工人,平均可节省招聘资金2万元左右,节省劳务派遣管理费1.5万元左右,节省各类附加服务费15万元左右。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发言人陆晓播介绍,疫情爆发以来,市人力社保局陆续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拿出了援企稳岗的一系列真招实招硬招,社会反响比较强烈。这些举措突出四大特点:一是“补”,就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可以享受一次性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困难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和技能培训补贴,帮助部分中小微企业救急,渡过难关。
二是“缓”,就是将所有参保企业1月、2月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3月底;将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企业,延长缴费至7月底。
三是“放”,就是给予企业更多用工自主权,近期一些行业出现的“共享用工”“调剂用工”等新用工模式,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可以实施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
四是“简”,就是简化办事流程,扩大“不见面”服务范围,推出了“线上招聘不打烊”“养老金领取不扎堆”“失业保险金在线领”,及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等一系列利企便民的措施。
据介绍,通过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精准对接,2月21日上午11点,有序返工第一趟员工包车已从陕西安康发车,预计22日上午到京。届时,北京平谷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做好地接工作,指导企业对来京人员做好健康筛查和到京人员隔离,严格落实各项防疫要求,建立重点企业返岗人员健康档案,助力企业发展,稳定就业局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佳霖郭静原)
(责任编辑:DF52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