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环球经济逐步转好,本港新股(IPO)今年仍然热烈。会计师行罗兵咸永道预期,今年大约有六十间企业来港上市,当中最少五只大型,集资金额逾三千亿元,较2009年全年高出约二成三。
罗兵咸永道资本服务组合伙人陈朝光昨天出席记者会时预期,本港今年上市新股将达六十只,集资约三千亿元,当中主板有五十五只,集资约二千九百九十五亿元,其中约有五间企业的IPO集资金额料逾一百亿元;而则有五只,集资约五亿元。
集资可达4000亿
陈朝光形容,上述的估计只是审慎乐观,若本港及外围经济情况持续好转,相信本港今年IPO集资可望达四千亿元。
回顾2009年,该公司指出,香港以二千四百三十七亿元成为全球集资规模最大的IPO市场,较前年同期增加二点六九倍。扣除创业板转主板,去年大约有六十九间企业在港上市,较前年同期大幅上升一点二三倍,当中五十九间集中于下半年挂牌。
陈朝光解释,上半年上市数目较少,主因是部分企业受金融海啸影响,延迟上市计划。
该行预计,2010年本港主板新盈率将介乎十五至二十倍,而今年来港上市的企业主要来自金融、原材料、矿业及能源。此外,零售及工业股占的比重也很大,估计能源及原材料大约占八至十间,其中内地及海外企业各占一半。
介绍形式上市应保留
相对于去年多间内地企业来港上市,该行指出,由于内地收紧房地产政策,估计今年内房新股数目将减少到约四至六间。
去年本港有企业以介绍形式挂牌,但其股价却出现异常波动。对于介绍形式上市是否应继续存在,近期掀起市场讨论。陈朝光强调,成熟的金融市场,应该容许不同形式的产品存在,而介绍形式上市亦是其中一种。因此,陈朝光认为,介绍形式上市应该继续保留。
不过,他坦言,介绍形式上市亦有一定风险,因为在价格方面,未有如公开发售一样,经过投资者讨论定价的问题,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最重要是作风险披露。
至于内地市场方面,陈朝光指出,以去年深圳创业板推出的经验,目前国际板仍未有法规出台,估计相关的法规最快要三至六月份才能推出。即使法规出台后,亦要两至三个月时间预备,估计上海国际板最快亦要于今年下半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