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报道5月30日,中国行长谷澍在“2019()论坛年会”上表示,商业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尤其大型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主战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更需要在完善治理机制和提升治理能力中发挥头雁效应。
谷澍谈到,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机构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如G20的升级、IMF投票权改革、SDR货币入篮调整等,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了()。
但同时,全球金融治理仍存在许多挑战,如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尚未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效尚不明显,主要经济体政策外溢的效应在放大,国际金融市场反复振荡,以及高杠杆、高泡沫的风险仍在集聚。
谷澍认为,各金融机构应当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情,降低内生脆弱性。随着商业银行机构布局、经营边界和服务创新的拓展,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风险、合规风险、国别风险等防控压力也在日益增长。为此,需要建立全市场格局、全风险图谱、全周期管理的风控体系,做到既管好表内,又管好表外,既管好境内,又管好境外,既管好增量,又管好存量,既抓好预防,又抓好处置,既防“黑天鹅”,又防“灰犀牛”,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力,才能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谷澍还表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当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这既有利于将中国金融治理经验与全球共享,也有利于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学习借鉴成熟经验,深化改革,实现自身高质量的发展,既促进全球市场机遇的挖掘和共享,也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