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胀、拿铁因子和基金定投
来源:融通基金
消费降级时期,大家都更想让每分钱都花在刀口上。但实际情况是,“节流”似乎永远只是个响亮的口号。
在西方的金融领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拿铁因子”。
一对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铁咖啡。有一天,一位理财顾问告诉他们,每天少喝两杯拿铁,30年能省下70万元。他们惊呆了。
所谓的“拿铁因子”,指的是生活中的非必要开销。例如每天中午饭后的一杯拿铁咖啡、跨行提款的7元手续费、租DVD逾期一天的二十元、看到商场促销就买的两条牛仔裤、在网上淘的三款眼影、付了钱却未真正使用的健身卡……
这类开支看似不起眼,但经年累月下来,数目不可小觑。这些“拿铁因子”,它足以掏空你的荷包。
你的“拿铁因子”在哪里?
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和需求有着巨大差异,如果以统一的标准去认定“拿铁因子”,那么会有很多人觉得放弃太多,人生没了乐趣。
所以,找对自己的“拿铁因子”,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削减,才有现实意义。
你不妨观察一下身边的同事或朋友,你会发现,每个人在乎的事都各不相同,每个人需要舍弃的“拿铁因子”也千差万别。
A先生,他可能对许多精英男人很注重的车和表不感兴趣,但作为音响发烧友,他每年会花上数十万元在追逐顶级音响功放上。
B小姐,她可以穿着网上淘来的几十元T恤,穿一条N年没换过的牛仔裤上街闲逛或参加闺蜜聚会,但每年必须花上几万元飞到国外潇洒一番。
C女士,从年轻时候就有追逐名牌的喜好,她可以对旅游无感,但每年在奢侈品消费上会有一笔不小的开销。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只有关注到的事物才会成为需要。好比有人给你送礼物,送的礼物哪怕再贵,却不合你心意,就无法满足需要。所以,找出自己不那么需要的“拿铁因子”,又不妨碍你享受人生,何乐不为?
账单上的“拿铁因子”不断在变
经常有人感叹:“人有两只脚,钱有四条腿”,节流为什么永远这么难?
有人选择记账来约束自己,但大部分人记账的后果是,钱依旧照花,看到账单上的数字,反而让自己更加不痛快。
事实上,如果每天的记账只流于表面,像流水账一样记录下了所有花销,而没有学会从账本中明白自己的资金状况,就很难做到“节流”。如果经常检视账单,找出开支中不合理,或是自己并不需要的花销,找出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需求焦点的“拿铁因子”,毫不留情地下手砍除它,你的财务状况很可能会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
有人期望砍除“拿铁因子”后就一劳永逸,可能想得过于简单了。
每个时期,每个人的需求不同。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类,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可能处在第一层次时,你的恩格尔系数就会很高,当你处在第三层次时,你的社会开销占比很大,但在饮食上的开销反而能成为“拿铁因子”。
理财从来是个动态的概念,因为每个人的消费习惯也是动态的。它受影响的因素太多,除了价值取向的变化,还可能因为兴趣点、关注点、生活经验、周围影响等诸多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有一种说法,养成一个习惯只要21天,但不要忘了,破坏掉一个习惯,花费的时间更少。很可能因为楼下新开了一家面包店,你每个月在糕点上的花费就突然猛增了。
如何把新生的“拿铁因子”扼杀在萌芽状态?那就别忘记定期检查自己的消费情况。
责任编辑:常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