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盛早前的研究表明,当市场处于通胀周期,且经济产出水平较高时,的表现会优于其他资产。当市场处于复苏周期,且经济产出水平较低时,大宗商品的表现会劣于其他资产。因为不确定目前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具体阶段,这让配置资产决定变得很难。
为了让研究结果更加精确,高盛进一步完善了之前的工作,在分析完大宗商品价格在不同利率周期的表现后,高盛发现,美联储期间,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金属)的收益率最大。此外,大宗商品与其他资产的低相关性为投资者营造了多元化投资组合的客观条件。
高盛提醒投资者在增持大宗资产的同时,能够认识到其中的三个风险。第一,页岩油可能会对原油供需产生根本的影响。第二,过去几十年中国对大宗商品的支撑可能不会重演。第三,当前加息周期的经济状况可能和以往不太一样。
高盛将1988年-2017年整个划分加息、维持利率高位、降息、维持利率低位四个时期,分析大宗商品、、美国投资级公司债、三个月美国国债券、十年期美国国债在不同时期的日收益率。如图1所示,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总共经历了四次完整的加息周期。

通过分析,高盛得出了三个结论:
第一,当美联储提高利率时,大宗商品的表现最好。如图2所示,美联储加息期间,标普高盛商品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为19%,高于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库券。总需求、工资和物价齐涨是大宗商品绝佳的培养皿,因为美联储总是在经济过热时提高利率,所以这个结果还是比较直观的。图3显示,大宗商品的表现时好时坏,在加息期间,大宗商品日收益率的年化波动为20%。但是即使按风险调整后收益(即夏普比率)计算,大宗商品在加息期间的表现仍优于股票和债券。

相反,在美联储降息或维持低利率水平时,大宗商品的表现较差。这很好理解,因为美联储降息意味着当期经济疲弱。这足以证明,经济衰退和需求疲软对大宗商品来说是一个明显的不利因素。另外,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数据显示,美联储降息期间,美国国债的表现往往最好;美联储维持低利率水平期间,股票的表现往往最好。
由于中国在商品需求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高盛也考察了中国的利率周期。图4显示,当中国央行加息时,大宗商品价格往往上涨。当中国央行降息时,大宗商品价格往往下跌。如图5所示,在中国央行加息期间,大宗商品的年化收益率为14%,在中国央行降息期间,大宗商品的年化收益率为-60%。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加息并不一定提振大宗商品,二者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相对的,在美联储加息的同时,高利率也会减少投资,收紧金融状况,从而放缓经济增度。
第二,在大宗商品中,工业金属在利率上升期间表现尤为突出。图6显示,当美联储加息时,工业金属的年化收益率为50%,相比之下,能源的年化收益率为28%,贵金属的年化收益率为10%,畜牧及(,)不及5%。这说明工业金属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是最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