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保险法人业务总监 王练文
和讯保险消息 11月21日下午,和讯网“”在北京隆重开幕。保监会官员、企业高管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保险业筑底、求变、深耕之路。新华保险法人业务总监王练文,在参与“寿险回归保障时代:大病医保新规下的深耕”圆桌讨论时指出,衡量一个金融企业或者是金融行业的增长要看管理资产,虽然今年保费收入较往年增长速度慢下来,但是保险业发展能力并不乏力, 2012年保险业资产增长态势稳定,与当年的证券业相比,比较乐观。在回答保险业该不该回归保障时,王练文指出,要增长,必须回归保险本原。保障类的产品近年来增长速度比保险业平均增长速度要快,当前保障类的产品在总体保费收入中占比不到10%,即使大幅增长也不能推动整体保费收入的较高增长。
以下为王练文精彩发言:
王练文:首先,从增长的角度来看,我们既要看收入,还要看管理资产。如果我们看保费收入,今年保费收入较往年增长速度慢下来,的确显示出增长乏力的现象。中国保险业恢复以来近30年持续增长,特别是近10年来持续高增长,增长速度超过30%,在世界保险发展史上是罕见的。今年以来,伴随着保险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保险业客观上需要有一个阶段性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出现保费收入增速放缓的现象,我们不必悲观。从长期看,2012年保险业阶段性的调整对保险业的持续发展是必要的、是有好处的。
我们还需要从资产管理的角度看增长。因为,衡量金融企业或者是金融行业的增长,除了看收入,还要看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它的管理资产。如果看管理资产增长态势的话,中国保险业的资产在2012年前10个月由年初6万亿已经增加到7万亿,资产增量非常稳健,可以说,从资产增长态势来说,2012年,我们相对于证券业应该乐观一些。因此,从管理资产增长的角度看,当前保险业具备可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增长并不乏力。
第二,增长与回归保障的关系怎样?刚才专家都做了很好的分析,我也认同,要增长,必须回归保险本原。我再补充一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型笔直向上的,而是波动型曲折向上的,即使寿险公司一直只销售保障型的产品,它也会面临增长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业也会出现调整和增速放缓。不能把当前的保费收入增长乏力,归因到分红类理财类产品占比多、保障类产品占比少。保障类的产品在过去的十年,增长速度实际上比保险业整体增长速度还要高,但因为基数小,今年在总体保费收入中占比不到10%。简单计算,即使保障类产品增长100%,它对整体保费收入的增长会贡献10个百分点,也达不到前10年保险业保费收入30%的增长速度。保险业要实现增长,还要想办法使现有业务持续稳定增长,更要积极变革创新,运用好的制度和新的技术,使行业发展模式有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