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讯外汇消息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历史性的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制度以来,整整经历了十周年。
汇率形成机制已经进入了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共同决定的“双轨制”阶。时至今日,汇改攻坚仍然是建构并完善中国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议程。适逢中国汇改十周年,和讯外汇邀请到了中国研究院院长,和FXCM副总裁杨子亚做客《和讯座谈会》,一起回顾人民币汇改十周年历程。
在《和讯座谈会》上,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人民币汇率均衡空间不能从暴涨暴跌的角度评估,汇率的均衡空间取决于实体经济。比如,兑汇率,在过去十个成员国的时候是0.98:1;成员国增加到了19个国家,汇率应该是1.24左右。但是,随着经济基础要素和经济实力的变化,汇率均衡水平也就会体现出来。
人民币汇率也应该有它的均衡水平,相对于均衡水平并不是现在市场炒的汇率从暴涨变成了暴跌就是均衡水平了。人民币连续暴涨了36%,但并没有出现暴跌,大概两年人民币只跌了6%-7%的样子,所以很难说是到了均衡水平。但是中国的汇率对外贸的影响确实很大,因为中国汇率的不断暴涨给中国的外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应该是巨大的伤害。
所以中国更多的大型国企能够接受的底价是6.5元,而中小企业跟外贸有关的可以接受的底价是7.6元,中国应该从这个地方去发现人民币均衡水平,汇率均衡对实体企业,特别是外贸进出口企业的价值更重要。
因为中国被世界认可就是中国的外贸,因为中国外贸在崛起,我们被接受为WTO的成员,如果没有中国的外贸,中国现在的状态,包括人民币的状态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中国这段比较优秀的经历和我们这段比较辉煌的历史,这是我们权衡汇率非常重要的历史回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中国现在的状态应该处在比较特殊的阶段,如果经济冷、金融热的话,货币本身高估的层面应该更多一些,因为大家比较集中精力去做跟对冲、跟套利,跟回报率有关的事情,所以更多的人是期待人民币的汇率,是期待的价值,去期待股市的价格。这样一种状态,人民币的泡沫因素,包括它高估的因素都是明显存在的。
人民币本身没有找到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联,很难找出均衡汇率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人民币汇率方向,会影响对汇率基准水准的一种把握和一种采集。这对于中国经济安全和发展本身,包括对金融市场运作和调整本身,所带来的复杂性和不利因素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