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信托投资任职背景的7位基金公司老总构成较复杂。总体来看,他们在公司治理上有所欠缺,不少基金公司的人事大权都掌控在董事长手中,在强势董事长面前,总经理大部分时候都回天乏力。
・
长盛陈礼华曾任职于财政部国债司,而长盛固定收益产品业绩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该公司前任董事长陈平在国元证券担任副总裁时就一直主管投资,陈礼华也曾任华泰财产保险投资部研发处负责人及南方基金投资总监,但至今未进入长盛基金董事会。知情人士称,陈平和陈礼华都是做投资出身,他们的分歧也影响了公司的投资决策。
华宝兴业曾经是规模增长最快、业务最广的基金公司之一,但由于核心团队的激励和建设不力,该公司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尽管华宝兴业曾进行过三次持基激励计划,但公司团队人员的任用都由董事长郑安国决定。华宝兴业总经理裴长江此前曾是华宝信托投资总监,而郑安国是华宝信托董事长。如今,原华宝兴业的6人核心投资团队(余荣权、栾杰、魏东、黄小坚、史伟、冯刚)已各奔东西。
诺安基金曾两次更换总经理,高层变动频繁,董事长却未有变化。现任总经理奥成文上任后,推行了新型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每年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员工奖励基金和人才稳定基金,这使得诺安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不过,该公司仍存在董事长与总经理双头管理的状况。
这一派别总经理所在公司近来业绩突进的,属华商基金。其大股东华龙证券明确不干预公司正常经营,董事会对旗下基金业绩要求并不高,排名在前45%即可接受。而总经理王锋从基金经理一步步做起,更注重团队和制度建设,使业绩和规模较快提升。
国联安通过市场化招聘的总经理许小松被充分放权,他曾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副所长,并在南方基金分管过投研与市场体系,加盟国联安后,聘任了包括魏东在内的资深投资人员,制度建设和团队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