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讯网消息 8月12日,宏观组负责人朱振鑫、登富特首席策略师敬松做客《和讯座谈会》就央行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展开讨论。央行选择这个节点调整人民币中间价政策,可对冲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甚至是对之前上涨的补跌。而未来这种“小碎步”似的贬值不会成为常态,在释放贬值压力后将呈现均衡状态下振荡,提醒投资者需关注美元指数影响。
“央行在现在启动贬值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朱振鑫表示,央行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对冲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压力正是多个原因之一。
实际上,此前摩根大通就曾经指出,从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人民币按实际有效汇率计算已经升值12%。自6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始终比每日中间价高出约1.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在一份报告中也提出,在特别提款权计算中,人民币中间价并不是适合的参考汇率,因为每日中间价和每日市场汇率的差异表明中间价并不以实际交易为基础。
而登富特首席策略师、敬松投资创始人敬松从全球汇率波动的角度分析,美元从去年4月份到今年的3月连续升值了将近一年,欧元、英镑基本上跌幅都在30%左右,而这个过程中其实人民币是跟随美元来升值的,特别是对欧元和日元都有20%、30%的升值幅度。他甚至认为,人民币最近这两天贬值比较厉害,可以理解为是对之前上涨的补跌。
央行今天早些时候曾发布消息称,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波动是正常的,磨合期过后汇率波动以及汇率中间价的变动将会逐渐趋向合理平稳,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一是我国经济增速相对较高;二是我国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三是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四是市场预期美联储导致美元在较长一段时间走强,市场对此已在消化之中;五是我国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朱振鑫称,短期内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会比较大一些,但不会成为常态,未来还是小碎步的贬值。
据他分析,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积累很大贬值压力,放开之后短期内有贬值压力的集中释放也很正常。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这一点上央行的底线是,不能发生资本外流和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系统性风险。而央行对汇率拥有绝对控制力,3.7万亿的外汇储备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外汇干预,同时,经常账户保持比较大的顺差,另外,中国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增长属于中高速水平,以上三个筹码让中国敢于进行这次行动。
而敬松则偏向于认为人民币先贬值一段时间,然后再恢复升值,未来在均衡状态下振荡。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币正在从站在美元阵营向真正的非美过渡,外汇市场还得看美元指数发生根本的变化。
据此,敬松认为,投资者主要在交易中还是关注以美元为核心的六大非美品种有一些波动的情况,而外汇市场还得看美元指数发生根本的变化,基本面来看需要加息步伐或者是节奏进一步清晰明朗化,得到基本的确定性,能不能带来更多的资本持续向回流。
从技术来判断,美元已经振荡5月时间,反映出市场的情绪基调倾向于美元在中长期会保持上涨的趋势。敬松认为外汇市场交易无非就是去等待盘整做调整,美元盘整很可能延长到6、7个月,盘整的时间越长,积累的动作就越大,汇率上涨的空间也就会越高,交易上或者也会给人民币带来更好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