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石家庄2月8日电(记者 白明山)中国有句古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在河北崇礼县西湾子镇黄土嘴村体现得更为明显。
从大部分人外出打工到如今回流开“农家乐”,山还是那个山,雪还是那个雪,但是小山村却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身。
张家口崇礼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属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距离北京约220公里。崇礼冬季降雪量大,存雪期达150多天,雪质参数高,气温适宜,风速较小,被业内誉为“理想的天然滑雪区域”,每年吸引大批滑雪爱好者。
从县城到一家雪场途经黄土嘴村,这个村庄距离县城5公里,离最近的万龙滑雪场仅3公里,路边各色“农家乐”的招牌十分抢眼,与沿路单调的土黄色形成鲜明对比。
村委会主任岳志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开“农家乐”的有近四十户,还有许多村民在滑雪场打工,因为毗邻滑雪场,村里带动村民发展滑雪相关的' 旅游产业。
“要是周末的话,这里更热闹,路边停满了挂外地牌照的车。”岳志云说,“这里冬天有雪友来滑雪,夏天有人来避暑,一年四季有游客。现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7000-8000元。村集体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今年春节给每位村民发了一袋米、一袋面。”
2003年之前,这个村庄并不富裕,村里500人,人均一亩地,人均年收入仅1000元。有劳动能力的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是老人和小孩。村民住的是土坯房,破的破、塌的塌。
站在村庄内,深吸一口气,空气甘洌。举目四望,冬日的阳光下,山近在眼前。岳志云说,村民生活的改变源自“滑雪经济”的拉动。
2003年冬村边开了一家滑雪场,村干部鼓励村民开“农家乐”,“大伙不知道这个能不能挣钱啊,互相观望,没人敢开。我那时是村会计,是最早带头开农家乐的三户之一,说实话,我当时心里也没底,一开始并不看好。”岳志云说。
滑雪是一项相对高消费的运动。如果把滑雪板、滑雪服、雪杖等用具配备齐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消费层次来说,万龙滑雪场在当地又是较高档次,在这里享受滑雪的是“发烧友”级别,从“雪”里“淘金”逐渐成为村民的共识。
“起初开"农家乐",不懂啊,就拿叠被子来说,平日里被子一卷就算叠好了。我们从城里请来宾馆的管理人员给大伙培训,不求能叠成"豆腐块",起码得整齐吧。”岳志云说,随着接触游客的增多,村民也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大伙穿衣打扮时尚多了,跟城里人没啥区别。
看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没有被“扎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开“农家乐”的行当中。
快到晌午,还没走进村民董进礼的“农家乐”,就听见了欢声笑语,原来是从北京过来的一拨年轻人正在说笑。董进礼家有25个带独立卫生间的客房,还有7个火炕房间。“大儿子29岁、二儿子23岁,都在雪场当滑雪教练,晚上他们下班了,还给客人炒炒菜,帮我打打下手。”
董进礼有自己的经营窍门,“我跟石家庄、张家口的旅行社合作,他们把游客尽量拉到我这吃住,这样就有比较稳定的客源。”但他最近也有些小烦恼,“崇礼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外地游客多了,县城里开的宾馆也多了,对我们是个冲击啊。”
如今黄土嘴村里家家户户有摩托车,有的村民还买了汽车,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和当地村民聊天,能感受到他们满满的幸福和自信,他们抓住了致富的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