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第4期
《股市动态分析》研究部
编者按:
“大股东跨市场套利”的概念,我们在今年1月10日出刊的第二期杂志封面文章《2015中国股市十大猜想》中即已提出。而观察代表了产业资本思维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近期在二级市场上的动向,此种“猜想”显然已不再停留在“猜想”的层面——大股东跨市场套利时代已然来临!
不难看出,中信股份减持"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600030)、" 刘永好减持" 民生银行(" 600016," 股吧)(600016),都或多或少透露出了大股东跨市场套利的资本取向,这无疑是“沪港通”背景下的新玩法。并且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加入到“跨市场套利”的阵营,这一变化趋势值得投资者认真思考和应对。
跨市场套利:大股东的“专利”“跨市场套利”的操作模式并不复杂,即在同一家上市公司的A股和H股股价存在明显大幅价差的情况下,卖出股价高的一方,同时买入股价低的一方,进而实现持股数量不变,并赚取两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差。
然而,在现实的操作中,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一般散户投资者进行同样的“跨市场套利”,得到的利益却完全不同。“跨市场套利”更像是为大股东设置的“专利”,一般散户投资者虽然可以在形式上进行模仿,但却无法有效的享受其中的好处。究其原因,即在于大股东和一般散户投资者的持股诉求不同,而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差异并不容易消除。
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其持股的目的首先在于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同时依据持股比例,享有上市公司成长所带来的价值回报。
那么,卖出股价高的A股或H股,同时买入相同数量的低价的H股或A股,这样的等量" 股票 置换不会影响大股东的持股数量。而由于同股同权,大股东持股所拥有的投票权也没有影响,不会对控制权产生威胁。
这种操作原理简单明了,对于AH股价相差大的公司,其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拥有的套利空间巨大。即使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差异长期不消除,对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而言也没有影响,其持股比例得到有效锁定,获得的分红收益也没有变化。